第(3/3)页 朱标皱眉道:“若不是妹夫这招票拟连坐,恐怕吏部早就崩盘。”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,“无论是吕煕,还是詹同,都不过是颗棋子罢了。” “咱需要的六部,并非少了一人就会陷入瘫痪!而是无论缺少了谁,都能持续运转。” “岳麟弄得那劳什子票拟连坐,看似凶残,实则让官员们都能物尽其用。” 如今只有工部和礼部,没有被岳麟“祸害”。 “标儿啊,咱听说胡惟庸在家中,多次表现出对李善长不满。” 朱元璋面带戏谑之色,笑道:“两者内讧,淮西一脉被覆灭,不过是朝夕之事罢了。” 朱标颔首点头,他清楚铁板一块的淮西,就连父皇也要忌惮三分。 可一旦勋贵之间闹起了内讧,皇帝想要动手,朝廷想要干涉,就会容易许多。 “父皇英明!” “这其中也有岳麟的功劳,当然还要李善长配合。” 朱元璋把玩着茶盏,笑道:“你说他这么大个人,咋就跟岳麟这小子动气?若非他让六部这般闹,咱哪里有机会动手?” “他养气多年,咱想找他的麻烦还真困难!只能说岳麟这小子,总能成功触怒某些人!” —— 韩国公府。 李善长紧攥双拳,六部尚书被换其四,令他恼火非常。 曾几何时,皇上都会极少干涉官员任命。 唯有这一次,朱元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直接委任了四名尚书,根本没给中书省任何机会。 正是这一次的失误,使得胡惟庸对他颇有不满。 李善长比任何人都清楚,胡惟庸的野心,绝不在自己之下。 只是这位当朝丞相,之前隐藏的太好,如今已经迫不及待,想要露出獠牙。 “惟庸啊,你我师徒,合则两利,分则两败俱伤!都要被朱元璋收拾!” “为师相信你,应该能够看出其中端倪!” “只要你我还在淮西这艘大船上,至少能够保全一世!” 李善长遥望皇宫方向,叹气道:“当年的朱重八,已经成了如今的朱洪武,再难钳制!” /98/98727/31910766.html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