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在收购之前,我们要了解收购对象前面三年的利润、技术储备程度、市场情况等,还要对今后三到五年进行预判;对于股东,我们同样要了解他们前三年的分红情况。” “在谈判的时候,我们要把预判告诉他们,再在这个基础上谈。其实,他们动了想卖的心思,心里就已经有了底线。” “除非不想卖的,如立博海耳那样的企业。人家不想卖,就不会就这方面的问题和我们交流。” 老妈问道,“如果人家想卖,但把价钱要得很高怎么办?” 龙建华呵呵一笑,“我们对前三年的数据有分析,对未来三到五年有预判,他们也不好高到哪个地方去。” “他们拥有股份,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;我们不买,他们只能靠分红,或者是接受别人较低的报价。” “分红只是一个预期,谁知道今后这个企业的盈利状况会怎样?” “所以在谈判过程中,我们这一方就会把预期往悲观方向预测,当然不会很明显,让他们的预期一点点下降。” 其实,在他心里,现在买企业是最合算的时候。 随着经济的复苏,经济活跃程度越来越强,购买力越来越旺盛;各企业的利润会迅速增加,成为名符其实的金鸡。 当然,他买的这些企业都在此之列。 未来岳母娘抿嘴一笑,“你这是在给人家一个悲观的预期喽。” 龙建华点点头,“在这方面,谁对未来走势看得准,谁就会更有优势。虽然上次我们收购那两家企业多花了近二十二亿,被人家坑了,但其实我们还是很划算的。” “虽然商务谈判中,挖坑无处不在,但我们确实没挖坑,只是赚在未来趋势上。” 老妈笑道,“宇文星是一个博士,讲起来一套套的,不给人家挖坑不现实吧。” 龙建华苦笑,“妈,这是商务谈判,大家心里早就有了底线的;突破了人家的底线,交易就达不成,对双方都是损失。不是政治谈判,话赶话的,没反应过来,就有可能进入别人挖的坑里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