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久中文 - 历史军事 - 全球战国在线阅读 - 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

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

        所谓浙党,当然是以浙江籍人士为主的政治团体。不过,并不是所有浙江籍官员都是浙党,浙党里面也不全是浙江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前者如温体仁,作为乌程人,老温却是出了名的不党,自然不是浙党成员。而后者的代表,则有刚刚被提拔为内阁三辅的李戴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位是河南人,但作为早年浙党首领沈一贯的亲信,却是不折不扣的浙党大将。

        多年前,李戴在沈一贯授意下利用京察大肆打击东林党,被东林党强势反击后,他不得已致仕。在家歇了好些年后,又复起为南京吏部尚书:这个职位除了每六年考核一下南京城里的闲散官员们就没什么事情,纯粹是个闲职。

        本来他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:他已经六十多岁了,再混个几年就准备乞骸骨。谁知道天上掉馅饼,今上居然直接让他入阁!

        作为人老成精的老官僚,他稍稍脑子一转就明白了:这是皇上在玩帝王心术。

        毫无疑问,这次内阁调整后,帝师党已经在朝堂中占据了绝对优势。虽说帝师党因为其出身的原因,天然的会和皇帝站在一起。但是作为君王,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朝堂之上只有一党。适当的引入其他党派或者非帝师党的官员入场,乃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必须做出的选择。

        想明白了这一点后,李戴立刻毫不遮掩的从南京出发,直接去了浙江的宁波府。

        这里有前浙党首领沈一贯的坟茔。李戴此举,乃是公开亮明自己的身份:我虽然是河南人,但我是浙党,而且我要接过沈一贯的衣钵!

        “见过通达贤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哈,看到金陵日报的通报后,弟就算到兄长会来拜祭父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贤弟这份敏锐,哎,文恭公当年实在是做得太谨慎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诶,过去几十年的事情了,不必再说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所谓通达贤弟,乃是沈一贯的长子沈泰鸿。这一位本来也是很有才学的,若是正常发展,一甲或许不敢保证,但二甲进士是绝对没有问题的。但坏就坏在沈一贯当上首辅的时候他还只是个举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避免沈泰鸿将来中进士时引来政敌的攻讦,沈一贯直接给他求了一个尚宝丞(专职负责管理皇帝印鉴)的官职:按照大明官场的惯例,秀才、举人没有获得朝廷正式官职前可以无限期的考进士。而一旦有了官职,就不能再考进士。而若是没有进士出身的官员,除了海瑞那样的异数外,一般来说,干到死都不会突破五品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沈泰鸿的仕途至此是彻底毁掉了。他在给万历保管了几年玉玺后,也只有黯然返乡。

        陪着李戴在沈一贯的墓前完成祭拜后,两人下山,回到沈家祖宅,自有沈家的下人们张罗出一席精致的饭菜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恭喜兄长,此去北京入阁,当有一番作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哎。”哧溜饮下杯中酒,李戴道:“贤弟当知,现在帝师党大势已成,愚兄去了,就是个点缀。到时候同僚掣肘,皇上也不信任,这个难受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。”作为前浙党领袖之子,沈泰鸿的见识是不差的。他当然知道李戴这是在矫情,但作为全家和浙党牵扯太多的人,沈泰鸿还必须忍耐对方的这份矫情,并且尽力说话主动一些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在弟看来,帝师党虽为一党,但其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。如首辅这样的人,或许就不为孙恺阳、熊飞白所喜。而如张君一这样的书呆子,只怕也不能为袁可立这样的实干之人所爱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贤弟说的极是,不过,这些人到底是陪伴今上十六七年的情谊在,内部的矛盾或许是有的,但真要遇到外敌,很快就能团结一致。”提起酒壶,给沈泰鸿斟酒后,李戴道:“谁都明白,这次皇上点我这个老朽的将,是要给帝师党树立一个反对党。这个党,力量不用太足,但一定要对帝师党形成制约和钳制。还得在必要的时候站出来,在万一帝师党做坏了事情后,给他们擦屁股。所以,这就要求这个党多少有一些具体办事的能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兄长的意思弟明白了。”一点不做作,沈泰鸿很是配合的从袖子里取出了一册小本:“这是家父生前亲笔书写的相关人员名录,现在就交给兄长掌控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多谢!”这么大老远跑来,不就是想要前任党魁手里的这份名单么?有了这个,就可以勉强的把浙党再给收拢起来。嗯,要不以后逐渐吸纳河南人进来,慢慢的在浙党的尸体上培育出豫党?

        “贤弟这会儿年纪还不到五十吧?要不要再出来做事?愚兄观皇上的用人,从来都不拘一格。举人出身怎么了?那曹三喜还是个白身呢!”——看在你这么爽快的给我这份名单的份上,你自己有什么要求没有?要不要重新出来做官啊?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哈~”双手连摆,沈泰鸿很是干脆的拒绝了李戴的示好:“现今时代大潮已起,弟已经决定投身商贾之业中去了。我沈家现在手里有两个盐矿,一个小煤矿,还有三家丝织厂,一家航运公司……弟每天为了这些事情忙得焦头烂额,哪里还有心力重入朝堂。而且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而且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兄长不觉得,皇上这次调整,居然让熊廷弼这样性烈如火的人去了刑部,反而是让非帝师党的赵彦执掌都察院,不很奇怪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奇怪?有什么奇怪的。都察院虽然声势大不如前,但好歹是负责纠察弹劾百官之所。这帝师党执政,总不能把监察这一块也交给帝师党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兄长分析得不错,但是弟认为,如赵彦这样的老革去都察院,皇上是有深意的。未来,这官只怕越来越不好当,弟就不去趟这浑水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做了那么多年首辅的沈一贯,培养出来的儿子真的不差。就在沈泰鸿和李戴做交涉的时候,北京,乾清宫内,匆匆从淮北赶回的赵彦正在向朱由栋述职。

        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,由于从唐末起,陕西生态退化导致中国的政治、经济中心全部东移,南移。以至于从宋代开始,陕西的辉煌终于不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政治经济地位的下降,导致陕西的民生也逐步落后于东部、南部省份。由此造成陕西读书人的比例比起浙江、南直隶这些科举强省差了太多太多。没有大量的读书人,这每三年大明会试,陕西籍的进士自然就极少——即便中了进士,这名次也不是很好,往往没资格被选为庶吉士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很正常,一个团体,没有基数做保证,是很难持续辉煌下去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总之,因为经济的落后,所以大明的朝堂之上,从来都没有‘秦党’。陕西籍的官员,对于皇帝来说,是天生的‘孤臣’。

        具体到这位赵彦来说,他是陕西延安人。从1587年中进士开始,三十多年宦海沉浮,都是在边境地区:哪里有叛乱就派他去哪里灭火,他也确实善于灭火。

        三十多年下来,虽说这官位也逐渐的升到了正三品。但是相对于他的辛劳来说,这个升官速度真的是太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皇上,臣接到朝廷的通知,只觉得惊诧莫名。臣入仕以来,基本都是做兵事相关,这御史的头衔倒是挂过,但从来没有真正的做过啊。而且,现在闻香教马上就要造反了,臣在那里盯了那么久,这突然撒手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哈,赵卿是个实诚人啊,来,先坐。方正化,上茶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待得赵彦坐定后,朱由栋道:“赵卿,闻香教的事情不必担心,这些土鸡瓦狗,就算有数十万人造反,还不是一鼓而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胜负啥的臣是不担心的,就是怕有军官为了军功,肆无忌惮的杀人。皇上,这些教徒,除了首恶的几个,其他都是无知百姓,实在不必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诶。”伸出一只手挡住赵彦的发言:“赵卿,朕的新军,从来不以首级记功,所以这一点,大可放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哦,那就好。那皇上,这个都察院的差事,是不是可以?臣对皇上没有半点不敬的意思,但臣这种性子,真的做不来言官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哈,赵卿是什么性子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臣……臣是做实事的人,对那些只会吹毛求疵,挑剔办事之人各种小毛病的言官,从来都是打心眼里瞧不起。这,这居然要臣去做言官之首。臣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哈,赵卿,这次朕就是看中了你只会做实事的风格,所以让你去改造都察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