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侍尧被乾隆那么保护也是因为他清缅战争立下了功劳,朝贡只是另一个方面。尹壮图案发后,纪晓岚曾经打算像保卢见曾时一样为尹壮图说好话,没想到乾隆勃然大怒,是真正的勃然大怒,“谙达”差点跪下让皇帝息怒了,然后乾隆当场大骂纪晓岚“朕以你文学优长,故使领四库全书,实不过以倡优畜之,尔何妄谈国事!” 这一次纪晓岚没有被发配XJ,要不是看在他年纪大了,差点挨一顿廷杖。 拖出午门挨廷杖是明朝的事,一开始是象征性打一顿,后来发展到将人打死,到了清朝午门只是作为颁发历书的地方,还有献俘典礼,如果要斩首也是要拖到菜市口,拔顶戴花翎基本上距离“菜市口”已经不远了,民间说的“推出午门斩首”是不可能的。 伴君如伴虎,做大官好像很威风,却也随时冒着生命危险,说不定哪一次进宫就成了进“鬼门”了。 在永瑢死后举人也是这么想,才犹豫着要离开京城跟着小郡王走,还是如他第二次来BJ时所立下的誓言,一定要留下。 乌里雅苏台是丰绅殷德被流放的地方,库伦比那还远,举人是要想一下,更何况他是汉人,不像丰绅殷德是满人,还保留着不少游牧民族的习俗,他到了蒙古那边能适应么? 跟女人一起留在BJ并不是他想要的,换句话说他又和第一次参加科举时一样“志向高远”了。 在他“郁郁不得志”的时候也曾和徐杨等旧友来往,乾隆南巡的时候总是带着他。举人是南方人,却没去过江南,也没去过大运河,徐杨则将南巡时绘的图拿来观赏。 其中有一幅是画的“天下粮仓”德州,山东只有两个城市全部由满人值守,一个是青州,一个是德州,自元代京杭大运河完全贯通之日起,德州就是战略要地,是四大漕运码头之一。 白居易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词:隋堤柳,岁久年深尽朽。风飘飘兮雨萧萧,三株两林汴河口。老枝病叶愁杀人,曾经大业年中春。大业年中炀天子,种柳成行央流水。西自黄河东至淮,绿阴一千三百里。大业末年春暮月,柳色如烟絮如雪。南幸江都恣侠游,应将此柳系龙舟。 白居易将大运河边上种的柳树称为“亡国树”,但是要是没有大运河,就没有“水调”,更不会有《水调歌头》,也就没有了苏东坡写的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,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”。 也是因为苏轼的这首词,水调歌头成了宋朝最受欢迎的词牌名,很多人写水调歌头。 北宋时期京杭大运河最繁忙的一段是汴京,由一幅画叫《清明上河图》,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,描写的是汴京的景色,在城外有很多柳树,这些就是白居易所说的“隋堤柳”。 在南北宋交际之时,东京留守杜充挖开了黄河,意图让滚滚的黄河水挡住金军前进,可是这么做不仅仅是暂时挡住了金军,还让数十万百姓受灾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