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县级行政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增加以后,向县行政提意见、代表地区各利益关系的人的存在就变得重要起来。许多地方官到人后对当地情况不熟,需要熟悉情况的人,这些人在地方社会与县行政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,这些地方精英被称为乡绅。 乡绅无法执行国法,却是宗法制度的中枢,通过宗法制度与宗法秩序,乡绅一定程度上实行了自治。而乡绅往往由科举未仕、落第士子、比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、退休官吏、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构成。 这一现象随着户制的瓦解、社会开始出现流动变化过程中自然酝酿而成,县官需要乡绅管理县,而乡绅也需要县官支持自己的某些行动,所以出现了地方社会拉拢当地官员的情况。 清朝沿袭明朝的一条鞭法,并稍加改革,因此明朝产生的社会现象也延续到了清朝。 在万历驾崩后,一条鞭法和张居正的改革大部分内容一度废除,直到清朝重新启用。所收的税赋不全部是银,也有三成的铜,但“火耗”问题依旧严重,以至于雍正皇帝颁布了“火耗归公”令。 或许是因为有感于自己即位的艰难,从雍正皇帝开始,清朝皇帝的遗诏就被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面,皇帝死后有顾命大臣共同取下“建储匣”,它要和皇帝秘密收藏的遗诏进行核对,确认一样后再宣布皇位的继承人。 同时雍正实行了“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”等政策,极大充盈了国库,为乾隆皇帝留下了殷实的家底。 关于《雍正遗诏》的故事曾于1770年刊载在俄国杂志上,不知为什么触怒了叶卡捷琳娜女王,导致杂志停刊,传说中这二位皇帝关系还不错。 其实在妈祖生日那天,在提督府表演的《牡丹亭》曾经一度被禁,还有王世贞的《鸣凤记》、洪昇的《西厢记》、孔尚任的《桃花扇》等。乾隆皇帝认为那不是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,而是充满了男女调情、眉来眼去的清洁,足以让未成年观众萌动不良想法,毒害他们的心灵,所以当禁。 “噗!” 乔治安娜本来在喝酒,她念了那么久的书,早就觉得口干了,波拿巴念的情节让她嘴里的酒差点喷出来。 他当成没看见,继续念了下去。 但是皇族似乎不怕污染,这种戏依旧在表演,不过内容当然已经提纯,皇帝在剧本的内容、唱腔、演技、曲牌、脸谱、道具方面都提出了意见,发生了质变,即便是水浒戏也强调招安、为国尽忠为主,三国戏更是归结到三国统一、天下太平,改动后的一场大戏,要是从头到尾全部演完居然需要十天。 尼克是不会为了看这样一出“大戏”花十天时间的,他宁可看十卷的《三国志》。 曹曦派人将尼克画册和书都还给了他,可能他都已经详细检查过,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。 别说是曹曦,尼克自己也觉得那张字条出现在他房间里的方式很怪异。 民间宗教和秘密会舍历来是农民起义的温床,自汉代以后几乎所有大的农民起义都有民间宗教的背景,农民也很容易被“撒豆成兵”、“刀枪不入”等“神通”蒙蔽,相信各种神奇的偏方。 第(2/3)页